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看点

这项工程如何改变安徽发展格局?

发表时间:2024-04-25

  □本报记者 魏晓雯

  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间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区域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第7位……今天的安徽,正凭借十大新兴产业群完成“换道超车”,以强劲势头闯出一条中部地区崛起的新路。

  4月22日,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界采编骨干“‘四力’实践”活动启动,记者们实地探访合肥、六安等地,在行走中感受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变迁与脉动。

  22日下午,地处引江济淮工程江淮运河中心段的合肥派河港内,一派繁忙景象:港口作业区内,一艘艘集装箱货船有序排列,等待货物装卸,远处的船舶满载“安徽智造”驶向下游。

  “在这里,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锂电池等产品可装船运载直达上海沿海港口换装海船,运程由原来的4至7天缩短到55个小时。”合肥海恒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孙刚说。通江达海的优势让优质资源要素在此集聚,以派河港为圆心,在半径1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合肥市七成的先进制造业企业。

  地处内陆腹地,安徽何以通江达海?这还要归功于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

  展开地图可以发现,安徽被长江和淮河大致分成皖南、皖中、皖北三部分,长江、淮河之间的水运长期以来通而不畅,物流不便,地理格局的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安徽很早便谋划建设引江济淮工程,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

  2016年,引江济淮工程在巢湖畔派河口打下第一桩,这项“世纪工程”,正式从蓝图转为现实。

  引江济淮工程输水线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大部分。在引江济巢部分,分别在枞阳枢纽和凤凰颈枢纽两个站点提取长江水,实现“双线引江”。在江淮沟通部分,派河口枢纽和蜀山枢纽依靠泵站两次实现“水往高处流”,滔滔江水翻越江淮分水岭奔腾入淮。在江水北送部分,江水通过西淝河线、沙颍河线、涡河线和淮水北调线“四路北上”,润泽皖北与豫东地区。

  “引江济淮工程可以在长江与淮河两大流域之间形成便捷的水运通道,在安徽境内形成‘工’字形水运网。”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许晓彤说。引江济淮工程通航后,淮南到芜湖之间的水运距离,将从绕道京杭运河的645公里减少到330公里,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与中原经济区的协调发展。

  跨过江淮分水岭把长江水送到淮河,开辟出平行京杭运河的第二条南北水运大动脉谈何容易。

  “河上有河,船上行船”,位于江淮分水岭北侧的引江济淮淠河总干渠钢渡槽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通水通航钢结构渡槽,创造了航运、调水双立交格局的奇迹;江淮分水岭下切46.4米、口宽357米,江淮运河成为目前国内挖深最大、等级最高的人工内河航道;总流量340立方米每秒,抬高长江来水12.7米,蜀山泵站创造了亚洲混流式最大泵站纪录;分布在长江、淮河的5处鱼道,创造了我国工程鱼道集群数量之最……

  一级切岭,双线引江,三湖调蓄,四路北上,八大枢纽。6年多的建设中,一个个世界级难题被破解,引江济淮主体工程也在2022年年底实现试通水试通航,长江和淮河实现了历史性交汇。

  自此,千百年来被江淮分水岭“阻隔”的皖北和皖中,有了协同发展的“硬连通”设施,安徽南北经济循环加速;安徽、豫东等地有了通江达海的“快速通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翻开了崭新一页。

  “不仅如此,引江济淮工程还使皖北3000万群众喝上了长江水,改善灌溉面积1808万亩,扭转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为皖北振兴注入新动能。”引江济淮工程总规划师朱青说。

  随着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建成投入运营,“一渠清泉水、一道风景线、一条经济带”的美好画卷在安徽大地铺展开来。引江济淮江淮运河的建成,也将构建一条纵贯豫皖苏三省、平行于京杭运河的第二条南北水运大动脉,全面形成长三角地区“井”字形干线航道网络,进一步放大安徽作为长三角连接中西部重要通道的区位优势,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三大国家战略叠加的战略优势。

  3月29日,安徽省召开加快水网建设推进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大会,安徽省委书记韩俊指出,建成通江达海水运大通道,对安徽制造业发展至关重要。安徽要充分发挥江淮运河优势,加快推进水网与航运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双通道达海、两运河入江、河江海联运”的发展新格局。

  当下,以总投资超6000亿元的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项目为抓手,安徽省现代水网建设正加快推动,未来将有更多区域性关键水利工程渐次推进,为安徽积厚成势、走好高质量发展新路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4月25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