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水文化

堨坝:徽州水利遗产的璀璨明珠

发表时间:2024-04-25

  雷堨蓄水坝工程 吴晓珺 供图

  □吴晓珺 李国宝

  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唐模古村,檀干溪蜿蜒曲折,穿过整个村子。在檀干溪上,有大小18座古堨坝。堨坝是唐模古村灌溉水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发挥着农田灌溉、村落防火、优化生态的综合功能。徽州堨坝近日入选2024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名单。

  生产实践诞生的产物

  徽州区位于黄山市南部,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区域和重要“粮仓”。

  徽州“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多山少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水利密不可分。徽州先人为保障农业灌溉、河流航运和饮水安全而兴建的各类水利工程星罗棋布,现可考证的河道灌溉工程有鲍南堨、吕堨等,均为徽州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堨”作为一种古老的水利设施,是徽州人民长期与大自然作斗争,于生产实践中诞生的产物。徽州河流大都在山间蜿蜒,落差较大,人工汲水费时费力。在河的上游筑坝,可以蓄积水源、抬高水位,开挖沟渠,能够利用自然落差,让河水从沟渠中流入田地,省时省力,促进当地农业生产。同时,徽州堨坝大都将河水引入村庄,兼顾防洪、防火、生态、粮食加工等综合性功能。

  传承了上千年的灌溉工程——徽州堨坝,集中展现了当地人的智慧:以塘、堨、水口、水街、梯田等为代表的各要素相互依存,适应了盆地、溪谷、山丘等地貌条件,构建起城镇村落与生产灌溉等融为一体的水利格局。

  代表区域文化的水利遗产

  徽州堨坝历史悠久,主体段位于徽州区西溪南镇。流域内,上游建有二坝水库和南北干渠,中下游有昌堨、条垅堨、雷堨、吕堨等四条水渠,秋坑、辽坑等两座小型水库,直接灌溉全镇中部和东部沿丰乐河两岸近万亩良田。

  早在西汉时期,徽州人民便开始挖塘蓄水、开沟引水,灌溉农田。徽州水田多在山谷,灌溉工程多为适应山区小型分散特点的堨坝、引水渠和山塘。

  这些堨坝中,建造时间最早的是建于东晋咸和二年(327年)的鲍南堨,位于丰乐河,距今有近1700年历史。据《钱江志》记载,鲍南堨是新安江上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水利灌溉工程。南梁大通元年(527年),新安内史吕文达在丰乐河上修筑吕堨;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临河人程迁率众人开筑雷堨。建造时间最短的条垅堨,距今也有约500年历史。

  据《徽州水利志》记载,徽州区共有500年以上的古堨坝20余座,明代梯田1处,古村落灌溉水系10余处。徽州堨坝不仅是多功能的综合性水利工程,还是中国古代水利史上极具区域文化代表性的水利遗产,人们把通过堨坝收取的水费用于资助教育、办学,为徽州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成立专门机构开展保护利用

  如今,徽州区多措并举,最大限度保护利用好这一灌溉工程遗产。不仅成立了保护开发机构,还将申遗工作作为区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徽州区聘请有实力的技术支撑团队,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水利、规划、文旅及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专门组织机构,开展普查和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徽州区政府出台印发《徽州堨坝灌溉工程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了保护工程类型、数量,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责任主体和要求,结合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落实保护经费,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规划文本。

  此外,徽州区前期投入400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了雷堨古坝。今年再投入900万元,将条垅堨、吕堨修复成历史原有坝型,并逐步恢复徽州水运功能。徽州区水利部门也以西溪南、唐模、蜀源、灵山、呈坎等遗产核心区为重点,建立起徽州堨坝灌溉工程遗产陈列馆、石桥水文化公园和4个村级水文化馆,作为灌溉遗产保护、水文化展示、水情教育的重要基地。

延伸阅读
徽州坝中“堨”的正确读音
  □吴晓珺 谢国洪

  堨,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标注读音为“è”,有两种释义:一是堤坝(多用于地名),富堨(在安徽),堨头(在浙江);二是灌溉农田的水渠。然而,在徽州方言中,“堨”不读“è”,而读“huì”。

  “堨坝”,是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含了堰、坝等内容,同时也是承载了徽文化的一种灌溉工程体系。

  “徽州先民筑堨坝以挡水,挖塘陂以存水,修渠圳以引水,以堨坝为核心工程,修建包括山塘、圳渠、水街、水口、水井等在内的一系列水利设施,建成顺应自然、精巧完善的灌溉工程体系。”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刘学应介绍道。

  初始,徽州的堨建设十分简单,在河流中选一处相对狭窄的处所,将松木砸入土中为经,以荆条、竹条为纬,上面再覆以沙石、杂草,就可以起到蓄水的作用。清代沙溪凌应秋在《堨论》中有较详细的描写:歙北之堨,即渠堰也,其名有富堨、隆堨、粟堨、梅堨,为田万余亩,胥赖堨水以灌田。而堨水取之于大溪,溪低而田高,筑坝丈许,斫木为架。内塞石块,外覆沙草,横绝中流,尽弥罅漏。必至一二日始水蓄而入圳,入圳而灌田矣。但山洪暴发时,土堨往往被冲塌,每年修复费财费力。所以,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逐渐开采山石以筑堨,并且堨的修建技术得到进一步改进,修有泄洪口,水位可根据需要予以调节。因此,堨和坝、堰的区别,也在于从软坝发展到硬坝的水利工程历史。

  “堨坝”现已是徽文化特征词,以姓氏命名、以村命名、以形命名,更有村落因堨得名,堨文化已深入人心。据歙县志记载,吕堨以吕湖为名,又以堨名村,改湖田为堨田。富堨为唐代沙溪凌氏创建,宋元以后,有汪姓者居富堨圳旁,因堨名村,故称富堨村。

责任编辑:王瑜